聽覺的重要:
在兒童成長的每個階段,由游戲到心理成長,都需要或接近正常的聽力,來接收聲音做出反應,才能有正常的發展。由于兒童依賴聽覺刺激來學習語言、音調、韻律、節奏等。所以當兒童聽力受損不能正常的接受聲音時,便容易造成語言障礙或延遲,講話的語調也過于簡單,缺乏抑揚頓挫;另外,他們對音樂和節奏的反應也不夠靈敏。弱聽兒童會聽不清楚別人的說話,需要重復才能明白內容、老師同學不明原因很可能誤認為弱聽兒童的反應遲鈍、不專心、理解能力差或智商低等。弱聽兒童也可能因此變得沒有自信、脾氣暴躁,對人、對事都感到焦慮無助,嚴重者更會自暴自棄,甚至將自己孤立起來,避免與人接觸。對嚴重弱聽的兒童來說,弱聽可以危及生命:路上的車輛和許多警報系統都是以聲音發出警報訊號,如果弱聽兒童未及時的接收和做出反應,后果就不堪設想。
弱聽常見的現象:
1:嬰孩時期 2:孩童時期
1-3個月:對于突然而來的巨響無反應 - 常常要求別人重復
3-6個月:不會尋找聲源 -有時聽見別人的講話,有時聽不見
6-9個月:不會看講話中被提及的人會物體 -好像明白別人說的話,但行為顯示“不明白”
9-12個月:不懂跟從一個動作的指示 例如:把球給我 -上課常常不專心
12-15個月:未能說出第一個單字 例如:爸、媽、車 - 對聆聽長時間的口述或講話,容易感動到疲倦
15-18個月:對您在旁邊的呼喚無動于衷 -小組講座時,對跟從他人的講話有困難
18-24個月:未能運用兩個字的短句 -只能跟從一個步驟的指示,對執行多項步驟的指示有困難
24-30個月:能說出的字少于100個 -對學習新事物比其他的小孩慢
30-36個月;未能運用4-5個字的句子 -常常專注的望著講話者的臉,試圖得到更多訊息,幫助明白說話內容
及早補救的重要:
西方科學研究顯示,嬰兒在一歲以前能否聽清楚周圍的聲音,對日后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。早在說第一句話之前,嬰兒已在不斷分析所聽到的語言。從出生到五歲,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時刻,他們對語言的概念,多在這個階段形成。研究指出,即使是由中耳炎所引起的輕度弱聽,也很可能損害聽覺神經,對兒童的語言和學習能力,造成不良影響,更甚至會損害他們的自尊心,影響心理成長和性格培養。故此,當發現兒童有弱聽現象時,及時補救加上適當的聽覺康復計劃是兒童日后成長的重要一環。資料顯示,不論任何程度的弱聽,越早補救,兒童康復的成功率越大。
康復計劃的要素:
要減低弱聽所帶來的不良影響,需要多方面的忠誠合作,以下是康復計劃中的幾個要素:
1:佩戴助聽器
能將弱聽兒童不能聽見的聲音擴大,使他們對聲音的敏感度盡量恢復至接近正常,幫助他們恢復至將近正常,幫助他們恢復聽覺功能和學習語言。
2:唇讀、言語治療
教導兒童利用因素發音時,注意唇部不同動作,來辨別語音;并教導他們正確的發音方式及增強語言能力。
3:聽覺訓練
教導嚴重弱聽的兒童常常難以學習口語,和單靠口語來與人有效的溝通,因此父母、家人及弱聽兒童均應學習手語,協調及增加溝通能力。